孩子的3个成长敏感期 上一个 下一个
彭妍 "2022-06-29"

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,也有很多秘密。

  如果明白孩子在两岁左右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,常常说"这是我的""那是我的”,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,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的话。这位妈妈就不会这么担忧了。
  因为两岁孩子的哲学是"我的我的,什么都是我的”,这是所有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,父母应该做的是理解,并且帮助孩子顺利过渡。
而不是蛮横地说"我要给孩子改掉这毛病”
  敏感期就好比孩子成长的心灵火焰,蒙台梭利形容"经历敏感期的小孩,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,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。
  父母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,并提供必要的帮助。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。
下面是3个比较常见的误区,相信肯定会对你有帮助的。

过度保护孩子,小心東缚了孩子的天性。
  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子女。但是你过度的保护,反而是一种伤害。
  就拿我见到的一个孩子来说,她是小小鱼的一个玩伴。但是她家里有一个非常“爱”她的妈妈。每次看到她跟小伙伴们奔跑,她会抱起女儿,说不要摔了;如果她跟小小鱼一起捡石子,一起捉蚂蚁的话,那更不得了,会抱起来带她回家,说太脏了。
  所以她总是很少真正的独立玩耍过。为什么会这样?
  因为小女孩经常在家里弄伤自己,比如摔跤,碰额头,经常把自己搞得鼻青脸肿的,出门受伤的概率就越大了。所以她妈妈觉得要好好保护她。
  其实一个挺高大活泼的孩子,越不独立,越不会保护自己,越不会保护自己就越容易受伤。我真的担心她在幼儿园要受多少的苦オ能独立起来啊。
  能说不是她的妈妈犯的错害了吗?其实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,他们会去用自己的方法探索世界:
感官敏感期(0至6岁)
 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会用自己的听觉、视觉、味觉、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、了解事物。他们会睁开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光,会通过吮吸及听觉来判断母亲。
  慢慢的,他们会舒展自己的四肢,打开自己的心智,吸收这个世界的一切。
  而到了3-6岁,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更大,会去奔跑,想去触碰一切,各种感官得到飞速的发展。
  如果你看到孩子在地上打滚就说他脏,进行责骂,也许你得到一个千千净净的乖孩子,但是却让孩子少了多少的体验。
  有很多的爷爷奶奶一看见孩子稍微爬高一点,马上就警告,然后赶紧抱下来,说一堆恐吓的话语。
  我是觉得,当孩子没有危险,也没有妨碍他人的时候,完全应当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。

  我记得小小鱼曾在地上打滚真不算什么,有一次他在乡下的时候,一个人在墙角的鸡窝里玩黄泥,那个地方是一群母鸡晒太阳的地方,他舒坦地在里面滚着,裤子ロ袋里都装满了泥沙,这种情况下我是让他尽情玩的。
  如果细心,家长就会发现,其实孩子不会将某一件“错事”做很久的,完全不必在意,他们今天探索完了,明天还有新的任务呢!就好比小小鱼如今对从石头堆里找恐龙化石的兴趣,完全取代了他之前玩沙子的兴趣。
  任何时候,只要没有危险,父母不要因为怕脏或者其他原因而打扰孩子。相反,要去保护好。

阅读的最大误区,错过孩子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期。
  孩子的阅读启蒙可以从出生就开始,每个阶段需要父母给予不同的指导。
  在遵循孩子天性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,尽管去做吧。
  比如我们可以给一个孩子襁褓中的婴孩读书,读一些小小的句子,熟悉的童谣。他们会满足于温柔的母语带来的安全感。
  我们也可以给几个月大的宝贝看看黑白视觉卡,也可以让他们读一读动物和植物的图片,当然,他们无法响应我们,看上去呆呆
的。
  可是吸收却在悄然进行着。等到了两三岁的时候,孩子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。
  他们开始自己去选择图书的主题,开始能独立阅读一些简单的翻翻书和洞洞书了,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跟父母沟通故事中的一些细
节。
  而到了4岁,孩子会进入一个阅读的敏感期,如果在前面的几年里,父母坚持了启蒙,那么孩子在这个敏感期,很容易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阅读敏感期(4.5至5.5岁)
  这个时候的孩子肯定不适合书写,阅读的能力也有限,因为不识字。而这也是很多父母的一个误区,觉得孩子不识字就无阅读,就无需阅读,这是一个误区。
  亲子阅读一定要尽早开始。其实,孩子这个时期完全可以进行亲子共读,让孩子通过语言、感官得到了充足的学习,父母应该做的事是多选择读物。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,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

强迫孩子分享,是你真的不懂他。

  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呢!因为心理学认为: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,オ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,オ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。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,交换就开始了,而这要靠孩子的自觉,家长不要过早地进行干涉。可以给予引导,慢慢让孩子进行人际交往。
建议: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,不要觉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从孩子手里抢走送给那些小的。在这个问题上,年龄和面子都不应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。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,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。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,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,尊重孩子的空间。

  敏感期的教养重点,其实总结后发现就一句话“给孩子自由,尊重孩子,读懂孩子!”
  这种自由不是放纵,而是生命的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。孩子本来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体,他们生来就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。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,不断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更有能力的个体。你需要做的是陪伴和引导,而不是控制。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。
  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间并不相同,所以父母要用客观的态度,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孩子的天性,加以引导。
  当孩子热衷于某一件事,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做。不过,并非要丢下孩子,完全不管不问的放养是要避免的。养育孩子的路上,不要走极端,不要太迷信书本,也不要迷信专家。我们要对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了解,要知道,没有谁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。然后父母自己要不断努力学习,修行的更好,才是养育的王道。